什么是敬业精神?敬业不仅是一个时尚词汇,敬业更是一种理念、一种行为模式,一种可以实施的公司计划,敬业是一条通向卓越公司的阳光大道,敬业成就卓越。敬业精神是人们对自己所选择职业的高度认同和热爱,它是一种职业素质,是全心全意、尽职尽责、坚定信念和探索及奉献精神的代名词;造就一大批具有高度敬业精神的员工,是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
调查显示,员工敬业度位于前25%的组织,收入增长是行业平均的2.5倍。而员工敬业度和组织支持度都位于前25%的组织,这个数字可以高达4.5倍。为了更加量化地说明这一点,设想一个行业的平均收入增长为8%。一个典型的收入为1亿元的公司,将会拥有800万元的年收入增长。一个员工敬业度位于前25%的公司,它的预期收入增长为每年2000万元。而一家员工敬业度和组织支持度都位于前25%的公司,可以预见,它的收入增长可以达到3600万元。
调查还显示,如果有一个组织每年生产1亿元的产品,同时有20%员工的绩效超过期望值。那么,如果把高绩效员工的比例增加1.5倍(将普通员工变为高绩效员工),产出将会提高3500万元(也就是说,如果10%的员工将绩效提高35%,那么总的绩效将提高3.5%)。可见,在中国,相当部分单位员工的敬业度普遍不高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他们为什么不敬业?到底是什么在影响着员工的敬业度?要如何才能调动起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呢?
你制定了雄心勃勃的企业发展战略,有了完美的企业经营模式,有了高效的组织结构,但是,这些你的竞争对手也有。如果你想赢,还要寻找别的东西。有了远大目标,你还需要组织成员具有敬业精神。你可能以为你的组织成员已经很敬业了,再认真考虑考虑吧。通常,在各组织中只有约12%的员工敬业度是100%。
作为管理者,你为什么要关心这个问题呢?因为敬业的员工总是竭尽全力做好他们的工作,员工的敬业度对企业的最终绩效有重大影响。敬业的员工为提高产品质量、为改善顾客服务或为削减成本总是用竭尽所能把工作做得尽善尽美。他们给组织带来新思想,给团队注入活力与承诺,把企业人才的流失率降到最低。笔者断言——如果你的企业成员都是十分敬业的,他们会跑得更快,跑得更远,你企业的绩效就会赶上或超过竞争对手。
敬业表面上看起来有益于公司和老板,但最终受益者确是自己。当我们将敬业变成一种习惯时,就能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积累更多的经验,能从全身心投入工作的过程中找到快乐。员工所谓的工作不开心,其背后的潜台词,也就是员工的真实想法是:总觉得公司或领导对自己不公平,自己付出太多而回报太少、规章制度不讲人情、对自己约束太多;觉得公司安排的工作不符合自己的意愿,没有兴趣……这绝不是个别员工的想法,包括很多拿着高薪的管理干部或技术人员都有这样的怨气......"
老板或许不够专业,管理水平或许不够理想,但员工的这种态度和行为表明,这实在不是一个合格的职业人,缺乏应有的敬业精神!员工缺乏敬业精神,往往是缺少心灵沟通,没有人引导员工,没有人鼓励员工,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到“感恩、敬业、精业、专业”;也没有人去告诉员工,如何才能做到爱岗敬业?对企业忠诚对员工自己有什么好处?如何才能积极主动地完成工作?如何进行团队的高效协作?……如何做到敬业精神?谭老师总结了敬业精神的“五个C”,让自己更有竞争力。
在社会上做事情,如果只是单枪匹马地奋斗,不靠集体或团队的力量,是不可能获得真正的成功的。这毕竟是一个竞争的时代,如果我们懂得用大家的能力和知识的汇合来面对任何一项工作,我们将无往不胜。再者,一个能掌握和善于合作的人,那就有机会领导团队,成为领导人物。不过,如果我们有机会担任领导者,就要有开阔的心胸,思考的应该是如何将这些个体的差异整体性地融合,成就一股宏大的力量。
作为管理者,你为什么要关心这个问题呢?因为敬业的员工总是竭尽全力做好他们的工作,员工的敬业度对企业的最终绩效有重大影响。敬业的员工为提高产品质量、为改善顾客服务或为削减成本总是用竭尽所能把工作做得尽善尽美。他们给组织带来新思想,给团队注入活力与承诺,把企业人才的流失率降到最低。谭小芳老师认为,如果你的企业成员都是十分敬业的,他们会跑得更快,跑得更远,你企业的绩效就会赶上或超过竞争对手。那么,谭小芳老师与您分享一个日本女子的故事:
日本国民中广为传颂着一个动人的小故事:许多年前,一个少女来到东京帝国酒店当服务员。这是她涉世之初的第一份工作,也就是说她将在这里正式步入社会,迈出她人生第一步。因此她很激动,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干!她想不到:上司安排她洗厕所!洗厕所!实话实说没人爱干,何况她从未干过粗重的活儿,细皮嫩肉,喜爱洁净,干得了吗?
因此,她陷入困惑、苦恼之中,也哭过鼻子。她不甘心说这样败下阵来,因为她想起了自己初来时曾下的决心:人生第一步一定要走好,马虎不得正在此关键时刻,同单位一位前辈及时地出现在她的面前,他帮她摆脱了困惑、苦恼,帮她迈好这人生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帮她认清了人生路应该如何走。但他并没有用空洞理论去说教,只是亲自做个样子给她看了一遍。
首先,他一遍遍地抹洗着马桶,直到抹洗得光洁如新;然后,他从马桶里盛了一杯水,一饮而尽喝了下去!竟然毫不勉强。实际行动胜过万语千言,他不用一言一语就告诉了一个极为朴素、极为简单的真理:光洁如新,要点在于“新”,新则不脏,因为不会有人认为新马桶脏,也因为新马桶中的水是不脏的,是可以喝的;反过来讲,只有马桶中的水达到可以喝的洁净程度,才算是把马桶抹洗得“光洁如新”了,而这一点已被证明可以办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