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没有加薪,也很少有晋升,这是一些外企的特征;但是如果自己都不去主动规划和争取,别人又怎么会帮你?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工作阅历的增加,你的人格魅力的确有所体现,但是你的职场价值会逐渐降低,因为你既然付出了那么多,为什么你的付出和你的所得会不成比例呢?
没有哪个雇主会愿意一下子给你增长那么多薪水,多数企业设置的职位和薪水的比例都是按照市场走的,如果你在有限的时间里没有获得晋升,或者你付出了很多依然没有获得晋升,从职业规划回报的角度来讲,你的这份工作或者这个雇主就不值得你继续为之卖命了,因为你不是慈善机构。而且你的新雇主也会怀疑你的问题在哪里,即使你没有问题他们也不会罢休。那个时候如果你再想争取跟你价值相匹配的薪水或者职位,抱歉,那已经不可能了。
这就是为什么我希望大家能够在付出努力的同时也要有所收获,因为职场中的职业经理人要随时体现四个价值:工作价值(你工作方面的出色表现)、物质价值(你所获得的物质回报)、精神价值(在工作中你所获得的成就感,精神价值主要来源于自我感觉)、社会价值(超越了自身的成就感,需要通过工作上升为理想和抱负的实现,这个时候也是自我实现发挥到极致的时刻)。
我们结合职业发展和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就不难发现我们在每一个时间段应该做出什么样的选择了。
你在职业初期的基本工作可以保障你的稳定收入,这时你需要职业的安全感,所以害怕风险,不会轻易跳槽,从需求理论上说,这是正常的。
在你具有了5~8年以上的工作经验的时候,一个上进的人总不会满足现状,他/她在寻找新工作的时候除了考虑工作的内容之外还会考虑物质回报。这个时候他/她已经有权利去与企业谈条件了。这个时候的求职者会考虑,我能创造这样的价值我应该得到相应的回报,同时他们也要有归属感,他们会考虑企业文化、企业价值观,这个时候他们更多关注的不是自己本身,而是企业能够提供什么样的平台和发展机会,包括企业未来的前景等。这个时候求职者就处于实现物质价值的阶段。
在你具有了10~15年工作经验的时候 你更关注通过工作你能获得精神价值,也就是自我满足和社会地位。大多数具有10~15年经验的经理人,他们在择业的时候就不会特别过多地考虑企业能赋予我什么,而是我能创造什么价值,通过这种价值的创造我是否能实现我的精神满足感。也就是说他们现在已经处于奉献的阶段了,在此之前几乎处于索取阶段。
在你具有了15~20年工作经验的时候,你会想超越自我价值。这个时候你在择业的过程中有关工作技能的积累,人际关系的建立等都处于完善的阶段,你考虑的就应该是通过工作如何把自己的价值发挥到极限。大多数外企经理人这个时候都会想创业,或者跳槽到中小型规模的公司负责全盘管理。这个时候你最关注的已经不是企业本身能提供给你什么薪水了,而是你如何帮助企业走向更大的成功,从而也把自己的价值发挥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