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学生创业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在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的同时,大学生创业也成为大学生就业之外的新兴的现象。“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绝大多数人都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后天的太阳。”马云常对青年创业者这样忠告。不可否认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比例的却很低。但却并不代表大学生创业是不可取的。
大学生有着年轻的血液、蓬勃的朝气,以及“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而这些都是一个创业者应该具备的素质,本文的主人公就是一个农村80后大学生,他凭借着一股百折不挠的精神最终赢得了创业的成功。在感叹他的创业故事的同时,希望社会上对出来创业的大学生群体多一点支持关心,多一点帮助,我想这是创业路上的大学生所急需的。创业的道路是艰苦的,但至少他们的内心是温暖的……
2004年7月我大学毕业了,和很多毕业生一样要经历找工作,面试,拒绝,再面试,再拒绝,最终成功找到工作的那个历程。期中的种种辛酸我相信只有亲身经历过才体会到。
我是广西柳州人,典型的农村80后,会计专业本科毕业。父母都是农民,他们辛辛苦苦供我读大学就是希望可以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告别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靠劳动力吃饭的日子,他们一直在我耳根子边念叨:“现在社会的工作啊,费力的不挣钱,挣钱的不费力,还是要有文化才有出息。”他们的话虽然有失偏颇,总归是希望我以后过得好,不要像他们那样干体力活挣辛苦钱。
大学一毕业我和大部分应届生一样,离开家乡外出打工。最开始是想先找个安定的工作,也不挑剔,毕竟大学扩招以来找到好工作就越来越难了。一个月后我在广州找到了一份工作,在一个电子厂做助理会记。虽然我之前没有接触过这一行业,但是凭借我扎实的专业底子,工作中触类旁通,工作中需要掌握的技能我要不了多久就已经学会了,上手很快,做得比其他同事还好。作为新人我一直保持低调谦虚的态度,勤学好问,与人相处得也很好。
在广州的这份工作是我人生的第一份工作,高楼林立的繁华都市和大学毕业后踌躇满志的冲劲一直推动着我。工作了两年以后,我发现自己已经不能满足现状了,或许是有了些社会经历自己也历练了不少,和刚毕业时不一样,我开始沉下心来思考我以后的人生,我的事业。
我个性好强,其实在我心底里一直有个创业梦,只是各方面条件都不具备也没有方向。在广州两年的工作虽说比较稳定,但漂泊的日子毕竟不好受,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还有社会环境,发现自己在城市没有很大的发展前途,就像是无根的草只是飘着,也没有优势,发现自己还是挺向往大自然的生活。
后来我和同在广州的大学同学叙旧,大家谈话很投机,想出来找项目干,他在电视里看到介绍特色鸡养殖场的报道。觉得搞养殖特色鸡比较有市场前景,也许是年轻人有一股冲劲吧,就想自己出来创业了。
想到后说干就干,2006年我毅然辞去了广州的会计工作,虽然我当时心里真的没有底,但是我还年轻可以尝试奋力一博。
做任何投资项目,都是需要第一笔资金的,当时的家境和自己的经济状况确实比较窘迫。我从亲戚、朋友、同学那里借来一笔钱,父母知道我放弃城市的稳定工作而选择回家养鸡后,勃然大怒骂我不争气,要知道,在农村,大学生回家搞养殖,是要被村民笑话的,父母丢不起这个脸。他们都是典型的中国农民代表,农村守旧观念根深蒂固,认为培养我读完大学就应该在外面闯,如果在家里那么就是非常不出息的。
其他同村的村名得知我回家后,都喜欢有意没意地到我身边来笑话调侃一翻,之前父亲总认为自己培养了一个大学生而倍感自豪,而现在他觉得自己在乡亲面前抬不起头来。一开始父母失望的表情和乡亲的冷嘲热讽着实让我很难受,但是创业的激情就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不可能被一点冷水就能浇灭的。我在心底暗暗下定决心:我一定要争口气,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要证明给他们看我选择的路是正确的,我是可以创业成功的,同时更是冲破农村封建守旧观念的一次较量。如果自己不能做出点成绩,这将很难在村民面前抬头,父母的颜面何存?
经过市场调研,从电视报纸了解到有一种绿壳鸡蛋很有市场,而这种下绿壳蛋的鸡也不同于一般的土鸡。这鸡每斤卖到70元,下的蛋每枚3到4元。绿壳蛋鸡之所以能卖到70元一斤,主要在于它的肉比普通土鸡紧实,肉更香、更嫩,鸡肉的营养是普通土鸡的几倍。 绿壳蛋经化验,所含的营养成分是一般土鸡的3倍。我打算养殖这种鸡,觉得挺有市场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