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规

依托社区式为就业谋发展—霞浦模式

2011-12-20分类: 法律法规点击:1408 次
这几天,霞浦县龙贤社区主任汤海云正在回访年初介绍去上班的100多名求职者。“目前,全县已有6个社区开办了职介所,小社区做活了就业的大文章!”该县劳动和保障局的副局长俞国强说,这种模式被省里总结为“依托社区式———霞浦模式”,成为全省培育扶持社会力量促就业工作的四种模式之一。

  近年来,由于婚嫁、子女上学等原因农民大量进城,同时因为在外求职艰难,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回流和农民工回城增多,霞浦县待业人员求职愿望强烈;而另一方面,由于企业技术更新,用工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对求职者的文化程度与技术要求逐渐提高,就业与用工成为两难,情况不容乐观。年初,霞浦举办了一场招聘会,共有57家县内外企业提供了7000多个就业岗位,但仅有不到3000余名务工人员来寻找工作,且符合条件的寥寥无几。如何找到求职与用工的交点,成为亟需解决的难题。

  针对这一严峻的就业和用工形势,霞浦依托社区成立职业介绍所,利用社区工作人员对本辖区企业情况熟悉、对居民求职需求比较了解的优势,牵线搭桥,把求职者推荐到合适他们的岗位上,求职与用工这两条平行线,终于在社区这个交点相会。

  去年,局里又从河南、安徽等地请来多名教授级的职业介绍培训师,开办职业介绍指导员和指导师的培训班,不但为本县培训了30多名指导员和指导师充实到各社区办的职介所,屏南、福安、福鼎等地还有10多人接受培训。据了解,仅去年一年,这些职介所就组织用工登记13550人,办理求职登记9310人,职业指导7560人,成功介绍7465人。今年,县里将在其余8个社区推广这一模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