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规

霞浦“收海”在和谐中行进

2011-12-20分类: 法律法规点击:1664 次
兔年春节至今,霞浦县环保局副局长叶孝宵几乎是在病床上度过的。1月25日,他在参加县收海工作中,由于过度劳累,上楼时左腿骨不慎摔折了。但他却说:“好在到那时,一场硬仗已被拿下来!”

  叶孝宵所说的“硬仗”,是霞浦县为确保海西宁德工业区顺利实施长腰岛1000万方原油商业储备项目而提前启动收海退养的战役。作战范围为长腰岛及周边8.72平方公里海域,涉及养殖户1014户、902人,初步摸底要退养网箱90505箱。2009年,这片海区曾经大面积爆发过鱼病,造成养殖户数以亿计的损失。在去年养殖尚未完全挽回损失的情况下,年前要求他们提前退养还海,工作阻力无疑很大。“可是,你们却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顺利地与这么多养殖户签下退养还海的协议,并且没有发生一起纠纷,我们真的没想到。霞浦县干群真的能识大体、顾大局!”中海油驻溪南项目部负责人感慨地说。

  全县“点将”:给力下好一盘棋

  收海硬仗,考验着决策者的智慧。

  “收海工作是难点,但是只要我们真心听民声,顺民意,把工作做到位,难点就可能变为工作的亮点。”面对硬仗,霞浦的主要决策者有着清醒的认识。

  工作拉开序幕前,县里就注重营造和谐收海的氛围。分别在长腰岛内澳、外澳及渔政船上架设高音喇叭,每天反复播放县政府关于开展收海退养工作的《公告》。并组建电影放映队,巡回播映海西宁德工业区项目建设专题片。书记和县长经常到溪南,鼓励一线干部虚心倾听群众的呼声,实地指导完善收海工作的方案。翻开县收海退养工作领导小组的工作记录薄,上有召开24场吸纳民意、调整工作方案会议的记录。短短两个月时间,县里还发出专项会议纪要19份。

  五位具体负责指挥收海工作的县领导,把办公桌“搬”到了溪南。设在溪南镇的收海退养工作指挥部,灯光夜夜亮到下半夜。每一个传到这里的问题,都能得到有效的协调;每一条从这里发出的指令,果断而有力。去年12月,根据干部全面入户走访反馈回来的难题,五位领导主动约谈青山村村民代表和溪南村养殖大户代表,面对面征求他们对还海补偿方式的意见。最终,县里原定的还海补偿“一刀切”方案,变成了三种不同时间还海、给予不同补偿的协议,以供群众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收海工作由此添上了和谐的色彩。

  全县“点将”,是霞浦县这次收海工作最大的亮点。县里在县直机关进行了“点将”,确定27名在当地有威望的溪南籍和在溪南工作过、富有农村工作经验的县直科局级领导,担任收海工作组长和小组长,并由他们抽调“精兵”,参与一线工作。优化组合,确保了全县下好收海退养这盘棋。县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主任叶益敏,一被“点将”担任收海工作二组副组长,随即放下社里工作,并把一名熟悉农村工作的副手和两名工作骨干,一起带到了溪南。他说:“我们首先要保证一线工作的顺利。”

  机关抽调的150多名精兵强将到位后,县里又特地组织他们学习相关政策、法规等知识,从而奠定了依法办事、和谐收海的基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