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浦经济社会的发展,无疑得益于思想的解放。近几年来,我们通过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拓展思维,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发展目标更加明确,发展成效更加显著。2009年,霞浦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1.44亿元,是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的100倍;财政总收入3.16亿元,是1978年的37倍。可以说,从纵向看,我们的农业、工业、城市建设等各个领域的发展都在不断加快,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从横向看,我们的经济实力依然量小质弱,发展滞后,并与周边县区的差距呈拉大之势。这种差距的产生除了客观条件以外,最重要的还是主观的问题,思想的痼疾。当前,破除思想痼疾,推进思想解放,比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更加紧迫。重点要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前提是“敢”。“敢”就是敢于开拓,勇于创新,就是要跳出思维定势,创新发展模式,大力弘扬敢想敢试、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一些干部群众思想观念相对滞后,小富即安、小进则满的意识不同程度的存在。首先就是要解决干部“不去想”、“不敢想”、“想不到”的问题,增强“不进则退、慢进也退”的危机感、“一日无为、三日不安”的紧迫感和“乘势而上,奋力追赶”的责任感,切实把解放思想落实在发展思路的提升拓展上,落实在具体举措的大胆创新上,落实在工作办法的科学运作上。
着力是“破”。“破”就是要破除制约霞浦经济社会发展最薄弱的工业这个“软肋”,重点围绕建设海峡西岸新兴临海重化产业基地的目标,高起点编制产业规划,科学布局溪南、东冲半岛开发,有规划、有步骤地推进特色产业园区的建设。加快推进中海油项目、申望船舶重工、海西(霞浦)铁矿石物流园区及30万吨级配套码头等重点临港项目,积极培育临港重化、港口物流、船舶修造等新兴产业,发展风电、核电、甲醇汽油、地质勘探仪器研发制造、超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等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尤其要全力支持、全力配合、全力服务海西宁德工业区建设,确保年底前动工建设260万吨LNG和长腰岛1000万吨油储项目。同时,注重扶持传统产业提升,着力促进汽摩配件、竹木工艺、服装鞋革及水产加工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延伸产业链条,增加附加值。“破”就是要破除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瓶颈制约,重点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思路、灵活方法,全力破解项目报批、征地拆迁和资金筹措等瓶颈制约。
关键是“干”。“干”就是真抓实干。一是突出项目带动。结合“十二五”规划编制,高水平策划生成一批符合带动力强、影响长远的重大项目,确保动态储备重大项目100个以上,争取更多的项目列入国家和省、市“十二五”规划盘子。重点针对“五大战役”确定的建设项目,逐项拉出单子,全力攻坚冲刺,尤其要加快推进中海油海西宁德工业区、福宁湾围垦工程、盐溪疏港公路、帝景五星级酒店、吉阳太阳能电池、地勘仪器研发中心及制造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二是突出城乡统筹。坚持城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重点加快推进牙城、三沙、溪南3个市级试点镇和下浒、长春2个县级试点镇建设。三是突出改善民生。坚持把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进一步健全完善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加快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积极推进“造福工程”、地质灾害点搬迁、农村道路硬化等民生工程,努力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广大群众。
解放思想永无止境。目前,霞浦正处在推动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努力以思想解放焕发出来的激情和动力,不断破除难题,奋勇前行,为霞浦融入海西建设,呼应环三发展,实现跨越崛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