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爆发后,三沙工业企业在困境中敢于“亮剑”突围,不放弃发展机遇,不抛弃一名员工,全镇4500多名企业员工没有一人被裁员、没有一人被欠薪。
三沙是全省最早开放的四个口岸之一,全镇工业企业22家,产品以汽摩配件和五金配件为主,多属出口型企业,员工4500多人,辐射集镇所在地1/3家庭。受金融危机影响,从去年10月开始,全镇2/3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况, 2133名员工受到影响。
面对“金融寒流”,三沙企业没有让员工寒心,不把危机“转嫁”给职工。企业经营者认识到:企业越是困难越要紧紧依靠广大员工。企业勇担社会责任,通过召开10多场座谈会向员工分析金融危机产生原因、企业面临困境及采取的应对措施。做到不辞退一名员工,待岗职工每月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360元,同时继续为他们缴纳社保等“五金”。三沙企业联谊会组织企业对49户95名困难职工实施帮扶;企业还加大投入更新职工书屋,添置电视机,举办“三八”文娱晚会丰富职工业余生活等。这些温暖人心的措施也激发了广大员工和企业共渡难关、共担风险的责任感。华美公司2008年采纳职工技术创新建议6条,节约经费23.8万元;三沙哆法舞鞋有限公司开展节能活动一年节约电费开支9.58万元。
同时,企业直面危机,一方面走出国门到南非、伊朗、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了解行情,参加汽摩配件展销会积极寻找商机。1-3月企业主动出击获得订单1000多万元,停产企业实现全面复工。一方面“断袖起舞”,转产开拓内需市场,获得新的发展空间。以生产汽摩配件为主的华美公司投资1000多万元从台湾引进生产鱼糜设备,利用停产的手电筒厂厂房和当地丰富的海产资源,成立霞浦旺达食品有限公司,招收当地农民工70多人,去年10月投产以来产值达3000多万元;正阳公司目前也在筹建“三菜批发市场”。
霞浦县政府及相关部门也大力为企业“雪中送炭”,及时给予政策支持,减免有关规费,免费为待岗职工进行电脑等技术培训1000多人次,为困难职工发放慰问金4万多元,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